“……”
最终一个人大胆猜想:“或许,是说这个邹普胜有了起义的想法,但是徐寿辉还没有,结果两人交谈着交谈着,然后邹普胜就开始劝说徐寿辉和自己一起起义,徐寿辉也被说服了?”
他觉得只能有这种可能了。
不然的话,还能是什么?邹普胜打算起义,但是徐寿辉死活不愿意,然后双方进行了不知道怎样的交流发生了一些神奇的或者严重的事情,然后最终徐寿辉终于被说服,决定参加起义?
……不能这样吧!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一开始的时候,徐寿辉还没有起兵反元的打算,一切都是邹普胜劝说的:】
【徐寿辉带着铁来邹普胜家中打造锄头等物,然后邹普胜就帮忙打造,在此期间,双方进行了攀谈,攀谈的时候,徐寿辉蹲坐在了铁砧上。而恰好,就在前一天,邹普胜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中,有黄龙盘在了铁砧之上。】
【这个时候,邹普胜顿时就把自己的梦和眼前的场景联系到了一起,于是他觉得,徐寿辉正是那个有天子之相的人。】
【于是,当即,邹普胜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徐寿辉,并且极力劝说徐寿辉举兵起义、反抗元朝朝廷,徐寿辉本来还没有这个打算,但是架不住邹普胜的劝说和他对起义之后美妙前景的描绘……最终,徐寿辉心动了。】
【见状,邹普胜趁热打铁,表示:“如今的天下局势还需要什么锄头?倒不如我打造一柄剑送给你。”】
【于是,两人展开了深入交往和交谈,共谋大事。】
【等到至正十一年八月,徐寿辉、邹普胜两人联合了彭莹玉,以红巾为号,利用白莲教阻止了起义,并且宣传“弥勒佛降生,当为今世主”的口号。】
“这两种说法,第一种不好说,但是第二种,一定是这个徐寿辉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编了编的!”刘彻非常肯定,没有分毫犹疑。
第一种,就是说两人彼此都早已有了起义的打算,然后双方见面之后,可能从彼此的言语或者神态中察觉到了什么蛛丝马迹,然后一试探,确定了大家都想要起义反元,所以一拍即合,直接结成了同盟,并且都获得了对方的一定信任,于是开始共商大计。
这个逻辑非常通顺,非常简单,非常流畅——就是这样。
而第二种,邹普胜还是有着起义的打算,但是苦于没有人可以和自己一起商议,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碰见了来自己家中找自己帮忙打造农具的徐寿辉,然后,因为徐寿辉巧合的姿势,以及自己前一晚所做的梦,便认为徐寿辉就是那个真龙天子;
然后,邹普胜就直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昨晚的梦境全盘告诉了徐寿辉……?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