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帝一听,有些不解的问道:“即如此,那还有什么地方可安置?总不能让其去一县任职吧!本朝可还从来没有让一王爷去任县令的先河呢!如果这样的话,只怕是那些朝臣们会多有微词的!”
乔度却阴笑道:“陛下,没有合适的州郡,可新设一个啊!”
“新设?”
“是啊!陛下!在那南海郡南边有一巨大海岛,岛上现有涯县与琼县这两县。这里地广人稀,且夷民居多。陛下可以为开发此地为由,在这里设置琼州府。然后将那充王调往琼州。这样即合理的安置了这个充王,也不影响其他地方。而这偏远之地,若是他真的能搞好,那对我大虞也是一件好事。若他搞不好,那也没什么损失。他这一脉,也就自此而势衰!”
平康帝听罢,不由的哈哈一笑,指着乔度笑道:“你个老狐狸!你这招可够损的!行!你这法子好。”
随即便朝外边喊道:“来人啊!即刻宣唐相与严尚书与费尚书进宫议事!”
乔度也识趣的起身道:“那臣便告退了!”
“嗯!你去把,方才所议之事,你当尽心去办!”
“是!请陛下放心。臣自当竭尽全力而为!”
当几位重臣来了之后,平康帝说道:“朕最近来查阅了一些户部存档,朕发现涯县那一带地广人稀,但却物产颇丰。若是能善加利用,将非常有利于我大虞的。不知众爱卿有何看法啊?”
那费光在来之前,乔度早已见过他了,并给他说了一些皇上的打算。于是便主动说道:“陛下!那里确如陛下所言。如今仅有涯县与琼县两县。可整个地区却有数十万人口,其中夷民约占六成。不但不利于教化,也不利于管理。所以,臣倒是有一想法。”
“哦!费爱卿有何想法,快快说来。”
“此岛南北、东西,方圆数百里,人口二十七万有余。依臣看,若要想这里发展的更好。最好是再增设一郡,并在其下人口密集之处再增设两县。这样不但利于管理,也更有利于此地的开发利用。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平康帝假意的感到意外和高兴,便又朝唐滨问道:“不知唐相意下如何呢?”
身为丞相,唐滨自然是对这些情况是有所了解的。而且在当年详嘉帝时,因洪灾南迁人口而带动岭南一带的发展之后,他曾有过此想。可后因西景内乱而引发的战事,此事便一直搁置下来了。
如今忽闻新帝有此想法,他自然是表示赞同的:“陛下!此设想极好!当年先帝也曾有过设立涯州或琼州之想法,后因战事而搁置。若是在此新设州郡,不但利于当地开发与管理,而且于商贸也有利处。近年来,闽中南下的海上贸易逐渐兴盛,也为朝庭带来了不少收益。若是在此再增设一港口,不但对当地物产运输有利,也对我大虞海上贸易十分重要。臣赞同陛下此利国利民之举!”
其实平康帝只是想找个合适的理由和地方,将那充王打发过去。他并没有想这么多和这么远。听唐相这一说,不由的暗自欢喜,没想到不但能将那充王安排了,还能赢得名声。
于是看着众人道:“那众卿都认为此举利国利民,那朕看,就在此地增设琼州郡吧!明日早朝便宣布,并让户部、工部等众人一起商议如何增设的县所所在之地,以及兴建港口,辖地划分等事宜。”
“臣等皆无异议!”
次日早朝,平康帝便在朝会上宣布了此事。并就相关事宜让众臣商议。由于没有人反对,甚至包括唐相在内都很支持此事,所以整个过整十分的顺利。也没用多久,便将基本的事宜都定了下来。
随后平康帝便宣布,让充王林巍去任琼州府的知府。而且还表现出十分大度的,让户部与工部全力配合琼州府的新建事宜,所拔付的款项也比较宽裕。
此时的唐相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内心里才真正明白了,原来这个平康帝那是想的什么国家发展,地方治理啊!他这是变着法的在排除异己,为的就是把充王打发的越远越好啊!
不过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是别有用心也好,还是歪打正着也罢!但这事倒确实是好事。唐相也就自然不会反对。虽然就能力上来说,充王肯定远远比不了成王。他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去治理发展好一个新的州郡,他倒不是特别担心。毕竟吏部还会安排相关的官员前去的。在这些人选上,他再把把关,力增多派一些有能力的官员去任职,那这事也就坏不了!